快讯摘要

吉利控股集团诉威马汽车技术侵权案终审判决,威马被判赔偿6.4亿余元,创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额新高。此案涉及吉利前员工大规模跳槽至威马,并涉嫌使用吉利技术秘密申请专利。判决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警示作用。

吉利控股集团诉威马汽车技术侵权案:终审判赔6.4亿,创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新高  第1张

快讯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威马汽车赔偿吉利控股集团6.4亿元】

经过长达6年的法律诉讼,吉利控股集团对威马汽车提起的商业机密和技术侵权案件终于在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落槌。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近日审结此案,涉及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的侵权纠纷。

原告吉利控股集团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终法院判决威马汽车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计约6.4亿余元,创下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的新纪录。

案件涉及的两家知名车企为吉利控股集团与威马汽车。2018年,吉利因涉嫌侵害其技术秘密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威马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此案涉及有组织、有计划的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的不正当获取。

判决书披露,吉利控股集团下属的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离职后加入威马汽车及其关联公司,其中30人于2016年离职后立即入职。

2018年,吉利发现威马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利用这些离职人员掌握的技术信息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并推出了威马EX系列电动汽车。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威马方在没有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短期内推出相关产品,涉嫌侵害吉利的技术秘密。

判决强调,威马方实施了非法获取并使用吉利技术秘密的行为,包括申请专利和制造电动汽车底盘及零部件。

此案判决在停止侵害技术秘密的责任承担方式和内容上作出了开创性探索,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停止侵害的具体方式、内容和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此案的高额赔偿金额释放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信号,提醒车企在竞争中应尊重知识产权,独立掌握核心技术。